中国建材报2022-02-18: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与BIM技术集成应用成为必然
目前,BIM技术集成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BIM各类平台、软件在项目各个阶段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同时,也离不开BIM技术的支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与BIM技术集成应用成为必然。BIM技术引入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项目中,对提高设计速度,减少设计返工、制作及安装错误,保持施工与设计意图一致性乃至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比传统住宅建筑的建造方式,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造过程包含设计、加工、物流、装配、运维等的建造全过程技术协同及建筑、结构、水暖电、内外装等全专业技术协同的复杂工况。因此,信息化平台的应用非常重要,通过将BIM技术与互联网、云技术结合应用,搭建信息化协同工作平台,实现构件级异地协同技术,进行广泛的模型和信息共享,多参与方在任何阶段进行基于模型和信息的实时协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风险。
在项目规划阶段,采用多规合一系统平台,可以通过“一个平台、一个模型、一组数据”整合离散在各政府部门的数据,以BIM+GIS技术为依托,以模型为载体,以数据整合与应用为目的,以整合建筑产业链中小企业创新性资源为途径,以集合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为愿景,简化政府审批工作、减少社会成本,实现政府管理的智能化、社会资源的集约化,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基于模型智能数据的平台化服务,最终开创一个数据智能驱动的简约、快捷、优质、高效的建筑行业信息化新生态。
在项目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及协同设计平台,建筑、结构、给排水、空调、电气等各个专业可基于一个模型进行工作,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三维集成协同设计成为可能,并在线基于模型数据进行协同对话。BIM模型的设计修改比传统二维图纸修改容易得多,只要一处修改,相关联的整个项目数据自动协调更新,各个视图中的平、立、剖面图自动修改更新,不会出现图纸各视图漏改、不一致的现象。而且,借助BIM模型可简化图纸设计过程,如实现利用ArchiCAD软件直接出建筑专业施工图,利用Tekla软件直接出钢结构施工图等。此外,通过部品部件的研究,将建筑产业化工作前置到设计端,在BIM模型中直接输出工厂部品部件模型,对接生产。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生产厂协同家、安装工程师从方案阶段直到实施的全过程密切配合和共同创作,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
在加工阶段,钢结构各部品部件加工前可以通过互联网地域经济平台进行供货商的优选。地域经济平台将建筑产业链中的各类产品与服务聚合到供需平台上,并形成三维化与数据化的产品,用户间在供需平台上进行互联交互,实现网络协同并产生精准数据,达到数据智能。
在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引入,使得虚拟施工成为可实施项。在施工之前,编制虚拟建造手册并进行模型虚拟建造,将施工模型、劳动力模型、进度模型、质量模型、安全模型、成本模型在平台上建立完成,保证设计图纸没有设计问题,确认施工方案能够正确指导施工。施工时,各方根据平台上模型进行工序安排、工艺规划等工作,做到先虚拟后施工。通过虚拟施工,完成施工模型搭建、安装工艺流程、品质管控流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质量验收等。施工完成后,对现场进行点云扫描,生成扫描模型与设计模型进行对比,检查施工错误及漏洞并及时整改;整理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全部信息,统一管理,为建筑运维保养提供技术支持。
运维阶段,BIM承载了完整的建筑物各种信息,可以让信息完整、准确地传递下去,并应用至建筑运维全过程中。通过三维可视化的形式方便查看,可以让运维人员快速熟悉系统,尽快度过试运营期,同时摆脱对经验的依赖。BIM模型的使用,可以将真实的数据与虚拟的实物对应起来,同时将数据以颜色、动作、声音等不同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让大楼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让那些专业而复杂的数据变得所有人都能看懂。运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建筑模型信息为基础,实现对建筑物构件级的信息化管理,从规划设计、加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改造至最终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造更低碳环保的住宅、实现高效低碳智能的运维管理,为居民创造健康便利、人文和谐的社区环境。
(张鸣,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纪颖波,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