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主要涉及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抗爆工程、工程检测加固、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和工程结构耐久性等诸多领域。主要研究各类灾害的成灾机理、毁损效应,各类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在灾害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结构反应分析方法与试验技术,灾害荷载引起的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灾变预警和安全防控技术等,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控制技术,通过工程措施和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高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工程结构的防护能力。
二、学科就业前景
本学科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3年。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省部级自然基金项目以及各类企业合作横向课题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毕业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本学科领域工程建设前沿的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率(含升学率)一直保持在100%。该学科研究生毕业后统一授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导师队伍
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的导师队伍共7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其中6人具有博士学位,此外还聘请校外兼职导师10余名,多数导师具有工程背景。
学术带头人:宋小软 教授,工学博士,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建筑材料、FRP及其复合结构等领域研究。承担《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组合结构》等课程主讲任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 20 多项,发表学术论文 60 多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教学成果奖3项,获得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多项,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40多名。获评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人才、北方工业大学教学名师等称号,多次获得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班导师、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四、科研方向与成果
本学科在地震地面运动特性、地下管道抗震分析理论、城市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理论与实验、工程结构防灾加固、组合结构、岩石动力灾害机理及防治、及功能性材料等领域逐步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团队近五年来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基金以及各类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近4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近100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等奖项10余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多项。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抗震与防灾减灾
2、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与控制
3、建筑结构的检测、加固与改造
4、混凝土结构及组合结构新体系
5、新型复合材料的结构应用
6、道路工程设计理论及应用
7、不良地质条件下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
8、高陡边坡防控与治理
9、岩石动力灾害机理及防治
10、老旧房屋结构改造
11、岩土地下支护工程
12、固废资源化
五、科研与培养环境
本学科依托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方工业大学建工实验中心、中建集团、国家甲级建筑设计院及研究所、金隅集团建材研究总院、校外实习试验基地等,在工程抗震及防灾减灾、结构动力特性测试与分析、建筑结构检测与监测、混凝土性能研究及建筑结构数值模拟等研究方向具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析软件。试验仪器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
学科咨询联系方式:
张迪老师:010-88802383
电子邮件:jzzsb@ncut.edu.cn
网址:http://civil.ncut.edu.cn/